搜尋下一個編舞計畫

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

新世代的聲音在燃

文/楊桂娟(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教授、組合語言舞團藝術總監)


今年二十八歲的書毅熱愛跳舞與編舞,2009拿下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 Theater)舉辦的第一屆全球網路舞蹈比賽首獎。2010年,四月在丹麥獲得第三屆跨界連結編舞大賽第3名,5月德國杜塞朵夫國際舞蹈活動手冊封面人物,八月並受邀演出。照理說現在他應是忙於關心自己如何抓住時機可以名利雙收,或者在國內外選擇有名的團體接受哺育,不必為創作經費籌資奔走;但他堅定的選擇以赤貧之身成立【周先生,並在成團的第一年,即以【下一個編舞計畫這個製作,為畢業後流浪的七年級年輕編舞者以及還在校的八年級生,構築發表創作與表演的平台。一路上,他帶領著這一群熱愛跳舞暨編舞的年輕人,透過分享、透過討論與辯證勇敢追夢,實屬難得。

《創造—下一個風景》編舞者林祐如 
下一個編舞計畫的二檔演出分別命名為《創造—下一個風景》與《發現—創作新鮮人》。第一週《創造—下一個風景》,林祐如、葉名樺、余彥芳、田孝慈、郭秋妙、廖苡晴,這六位流浪的編舞者多數是從台藝大與北藝大學院派體制受教後,再進入國內外舞團洗鍊的舞者,各個身體皆具獨特魅力。在這一站,他們試圖尋找30年華時的身體可能性,以及如何為自己《創造—下一個風景》。《創造—下一個風景》,是一樁身心美麗的邂逅,她們自在但也煎熬的從檢視自身存在方式與存在意義中,刻劃生活裡「小而美的真情事」,有疑惑、有不明的矛盾以及自我救贖的隱忍。

第二週《發現—創作新鮮人》八位也是來自台藝大與北藝大在校生:吳禹賢、賴翃中、陳逸恩、陳曄瑩、簡晶瀅、方妤婷、簡麟懿、洪佩瑜,題材也多是聚焦探索自我認同議題。他們用自己定義的青春世代語言解析自身隱內的生命密碼雖然表演與創作經驗有待累積,然其選擇勇敢提早走出校園面對更不同的壓力挑戰的精神值得嘉許。


對我而言【下一個編舞計畫,是另一種不一樣的舞蹈創作教育計劃。它讓大家在沒有絕對的好與絕對不好的環境下,自由探索與實驗;它讓流浪的編舞者,挑戰如何從既有經歷中翻新身心的高度與寬度;它也訓練新鮮人品嚐創作孤寂獨處的苦澀成就。這幾天我在嚴長壽先生所寫的《教育應該不一樣》書中,看到嚴先生引述著的動人且貼切的詩句勉勵著年輕人,我想借用其中愛爾蘭詩人葉慈與美國詩人佛洛斯特的詩句與大家共勉。

《發現—創作新鮮人》編舞者吳禹賢、賴翃中
葉慈說:「教育不是裝滿一壺水,而是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蠟燭,讓他發光、發亮。」佛洛斯特寫到:「樹林裡岔出二條路,而我 ― 我選擇了人跡和罕至的那條,也造就我不同人生。」當你們已被點燃,是否發光發亮與造就不同人生,就請堅持保有自我的獨創性,用最大的耐心、勇氣與嚴謹的紀律踏實地走下去,才有可能繼續發光的機會。加油!




(文字原載於第一屆下一個編舞計畫節目冊,圖為演出現場照片,攝影/陳長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