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下一個編舞計畫

顯示具有 關於創作的書寫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關於創作的書寫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八位編舞挑戰一位燈光設計 : 莊知恆


* { 八位編舞 "單"純"挑"戰" 一位燈光設計 : 莊知恆 } * 




那日,孝慈問我:「你認為燈光該如何回應“純”這樣的主題?」
我語塞……

某日,杰樺也問我:「你所認為的“純”會是甚麼?」
我沉思……

作為一個劇場設計師,我始終相信,每一次舞臺上的演出,都應該要有它專屬的樣貌!也因為如此,思想總在每一個作品之間,不間斷地跳躍著。 而經過這樣的歷程,似乎無法對過去發生的種種,作任何的定調。

「甚麼是“純”?」
現階段的我可能無法很有效地填滿這樣的提問。然而,在與八位截然不同、個性迴異的編舞者工作之後,從中似乎整理出了一個總結─那就是「選擇」。不管是對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那種“意無反顧”的選擇,選擇用肢體說話,選擇用舞蹈表態的行為,藉此我感受到了「純」;彷彿「創作」是唯一的途徑,也是最有力道的手段,存在於背後那堅定不移的信念,我願意相信那就是「純」。

慶幸書毅從未正面地對我詰問;又或許,其實都已試探了千百回……而我,還需要時間再想想。

感謝「周先生團隊」搭建了這樣的舞台,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去面對。


---莊知恆 / 燈光設計師





戲曲專科學校 劇場藝術學系 兼任講師
樹德科技大學 表演藝術系 兼任講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研究所畢業,目前為專職劇場燈光設計師。近期作品:周先生與舞者們《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楊景翔演劇團《日出之前說早安》2014 臺北藝術節《純情天婦羅》Meimage Dance2013鈕扣計劃》光環舞集《逐風轉》2013新人新視野舞蹈篇》等。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那是創作之路,不可繞路的一條路! / 周書毅


那是創作之路,不可繞路的一條路!

文/周書毅
每一次舉辦「下一個編舞計畫」時,都讓我回想起不同的人、事、物,而這一次讓我想起了我的第一個售票演出作品的過程。2003年,我參與報名了兩廳院第一屆「新點子舞展」的徵選,結果通過了初選與複試後,最後竟然意外的選上了!要售票了!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舞者與我都興奮極了!那時我才大學二年級,因為那次機會,開啟了我對編舞的決心,也開始真正感覺到創作這一件事,開始感受觀眾與作品之間的微妙關係……

我記得當時其他獲選的編舞家有鄭宗龍、林志斌、王維銘、孫梲泰,而我是其中的第五個編舞,可想而知,默默無名的我,完全不知誰會買票來看我的作品,所以我一切的緊張全放在編舞上,除了與舞者排練,也開始學習經費的規劃,認識劇場技術的一切,還有與劇場設計的溝通練習,而這一切都是由選擇創作後,開啟的過程,人生中的第一個售票演出就這樣發生了!也在一個作品誕生的旅程中,決定了一些未來的路,如同在「下一個編舞計畫」的每一位編舞者,都在他們各自的創作旅程中,發現屬於他們的路。


但,究竟是什麼支撐著編舞與創作的路?就在2011年,決定開辦「下一個編舞計畫」,希望能跳脫官方辦理的制式框框,找回藝術觀點的主軸,不以賣座為導向來選擇作品,從台灣當代舞蹈發展脈絡思考策展,集結不同領域的藝術顧問共同討論,從編舞的脈絡與創作的角度討論可能性,給予參與者協助資源與創作空間,希望讓作品回到創作者的實驗精神!但!!要完成以上的事,真的又是另一條不同於編舞的路!開始學習如何製作,為創作服務,為觀眾帶來新的舞蹈,還不完美卻有無限可能的舞蹈。

( 邀演 : 余彥芳 / 林祐如 / 葉名樺 / 田孝慈 / 廖苡晴 /郭秋妙 & 
獲選 : 陳曄瑩 / 洪佩瑜 / 陳逸恩 / 賴翃中+吳禹賢 / 簡晶瀅+方妤婷 / 簡麟懿)

( 邀演 : 楊乃璇 / 余彥芳 & 
獲選 : 許程崴 / 林素蓮 / 張靜如+吳宜娟 / 劉冠詳 / 蔡依潔 )


我們是不是已經習慣去看一整晚的演出,是不是忘了在完成一個大作品之前,又是經過多少的練習與累積?我時常這樣想著,也提醒著我與團隊和顧問們,如何陪伴創作經驗比較少的編舞者們,是「下一個編舞計畫」裡最重要的事,其次才會是作品的完成。想想看,有那一位編舞大師不是從小小的作品開始玩起的,3分鐘、5分鐘、10分鐘、20分鐘……,一個舞步疊加另一個舞步,一個想法擁抱另一個想法,一個決定選擇另一個決定,於是在某年某時,才能成就一個大作品的完成。那是創作之路,不可繞路的一條路!

--- 周書毅


下一個編舞計畫 第三屆 [ 純 . 舞蹈 ] 即將首演! 購票最後倒數 ! 分享推薦 !



在這不純 , 甚至極度混亂的年代 , "純" 究竟是什麼 ?

9/26~28 第一週 - 邀演 <創造 - 下一個風景>http://ppt.cc/4RCH
* 田孝慈 : 她們在眼睛的角落挖了一個洞
* 謝杰樺 : 舞者與編舞者
* 林素蓮 : 邊緣人物 

10/3~5 第二週 - 獲選<發現 - 創作新鮮人>http://ppt.cc/44pU
* 王玟甯 / 手 
* 吳宜娟 / 一一
* 蘇品文 / 異鄉 
* 林修瑜 / 一刻 
* 劉彥成 / 再見吧!!兔子


同時購買《創造─下一個風景》+《發現─創作新鮮人》可享優惠價850元 (點入後選取"相關套票優惠")

演出地點 : 華山1914文創園區 中二館 果酒禮堂

策展人 : 周書毅
===========
周先生團隊 / 製作

(美術設計 / 陳文德    攝影 / 陳長志)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 ! :)              / 周書毅


      真的很少人知道編舞家在做些什麼吧?!
      你知道嗎?!你知道嗎?!你知道嗎?!

2012年一月,我接到來自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香港僑生陳祺欣的邀請,希望能參與他們的製片演出,當時因為表演忙碌而回絕。半年後,再次收到她的來信,這次提出欲拍攝記錄《下一個編舞計畫》的想法。令我好奇一個只是喜歡看舞但經驗不多的學生,竟然想拍一部舞蹈的紀錄片,想為台灣的舞蹈發聲!這奇怪的決心讓我十分佩服也感動,於是我正式的回信,請她提出拍攝計劃的想法與說明,並相約首次的見面,我們約在一家輕鬆的咖啡店,這一身黑衣感覺有點酷的學生,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當天一聊之下知道她在企劃書裡幾個參考的紀錄片範例,全沒看過?那可不行!我說,如果真的想拍,告訴我你想怎麼拍,要跟我的團隊工作可不能這樣隨便呀!回去把企劃書中提到的幾部記錄片都看完吧!這樣我們才能對話,才知道這不會只是要交差了事的一個作業啊……。經過一段時間《下一個編舞計畫》也正開始進行,再次收到她認真修正的企劃書,憑著直覺,認為必須要給這學生一次機會去找尋她的相信,開始進入這舞蹈發生的幕後世界……

這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從無到有,一段舞蹈到底是怎麼開始的,這是連我好奇的事。在舞蹈當中你會感受到音樂,會聽見舞步,會聞到動作姿態中所散發的語言,並且彷彿觸碰到燈光下的身體呼吸,這是舞蹈!這是舞蹈?為何而動?又為何存在啊?在舞蹈中看見的都是你看見的真實感受,那是我認為最美的藝術之一,不需透過言語,讓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覺,舞蹈呀,那身體之間的律動,那是我們都有的身體。但是編舞呢?什麼又是編舞?

《下一個編舞計畫》為了看見舞蹈的發生而存在,為了尋找更多有才能的年輕編舞者,提供一個不一樣的創作平台,那不一樣就是讓每個創作尋找到自己的路。於是,藝術創作者與編舞相處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你會看見這一切的源頭,是非常赤裸的關係,尤其是那些自編自跳的編舞家,更是能在其中看見他們一路上的起伏,還有面對與逃避之間的真實人生,最後全都在舞蹈中被跳了出來,透過ㄧ種live現場演出的方式。你說是不是很赤裸.......,?所以我常常認為這真的是ㄧ份非常艱難的角色與工作,我自己也身陷其中,但也試著抽離,透視這一切,讓舞蹈的幾種發生有更多可能。

 舞?舞!還是舞?!一部關於編舞過程的舞蹈紀錄片誕生,《關於舞蹈的幾種發生Once》,片名說明了兩件事,一是多種舞蹈的獨特,二是舞蹈的難得,因為舞蹈是時間的藝術,在每次現場表演中都是不重複的狀態,舞者更是用生命的當下在表演,同時使觀眾獲得非常直接的感受。所以我時常覺得,跳一個舞比起電影來得更真實,因為它就這樣發生在你的眼前呀!在這支紀錄舞蹈的影片中,也許你還是看不懂甚麼是舞蹈,也許你還是聽不懂這些編舞的在說甚麼,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感受吧!至少在看完後,會知道臺灣有很多這樣的人,這樣年輕的舞者與編舞者們,他們存在著,他們用獨特的肢體語彙與社會環境連結,並且溝通對話,建構出一幕幕美麗的身體風景。

Once
因為只有一次,所以彌足珍貴
舞蹈就是這樣真實的存在著……
不管有幾種發生,都是發聲!
-------
 關於舞蹈的幾種發生Oncehttp://2013once.blogspot.tw/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沒有線條—許程崴



阿崴投件徵選時,影片中的他穿著女裝,與大提琴樂手相互即興。「原本只是一個實驗而已,」他說,「身體線條和音樂線條的相互即興。」直到真的在編舞計畫中被徵選上,才突然感覺,好像必須「有點道理」,於是開始嘗試為這支舞找道理、給它道理、釐清。也開始了他數個月來有點痛苦的編舞歷程。

創作的原意十分單純,年初阿崴獨自去美國旅行、觀摩一些舞蹈團體及演出後,思考台灣及美國舞者的身體差異性,這次他在美國看見的是一群「活在舞裡面的人」,但過去他在台灣的經驗,看到較多追求優美畫面、技巧、身形線條的演出或態度。突地冒出「沒有線條」四個字,就想以這主題編支舞。

未料第一次顧問群去看排後,提出許多疑問,阿崴其實很難過。但難過的不是被質疑,而是突然發現好多可能,這些「可能」是那個階段的他還沒思考成熟的,也或與原意相違。他發現自己需要做出選擇,這是重要的,而他也享受和顧問群討論的過程。不過,由於是第一次為自己編舞的獨舞,也或許受「古舞團」即興訓練的影響(阿崴從2010年開始為「古舞團」團員),他並不想太早設限、太快「決定」,一直在找方向,而這一切都讓他在過程中越來越混亂。於是阿崴給了自己一段安靜的時間,找回原本的主軸。在兩、三週前確立下來後,才總算笑顏逐開。

他想塑造一個角色,一個清楚知道自己是男生的人,但在看見自己著女裝後,懷疑自己會不會是個女生?他嘗試用最小的範圍和架構去編一支舞。這個小範圍的限制展現在主軸上,也在舞台上。阿崴說:「如果時間夠長,還有太多太多種變化,難以割捨。」所有創作者大概都想創作、修改到呈現前的最後一刻,卻也總有時間的規範,要在時間內完成那當下的任務,真實展現當下的自己。

阿崴雖然歷經混亂的心理歷程,但從和他的對話中,總讓我回溯反思「編舞!還有什麼可能?」這個疑問句,今年編舞計畫的主題。我想,阿崴編舞過程中的混亂也源自於不斷自詰自問這句話。對編舞者而言,除了從舞蹈作品的內容、形式中還能看見什麼可能外,應該包含了編舞方法、歷程的可能。編舞有方法嗎?動作的選擇有規則嗎?編舞過程的掙扎和乍現的靈光可以迸發出什麼?……

也許在【下一個編舞計畫】中不一定能看見嶄新的可能,太多可能性都被做過了,但能夠從這個平台、及這幾個不一樣的作品和編舞者之間,察覺這些年輕編舞者在思考的「可能」是什麼?現在台灣的編舞環境還有什麼可能?相信觀眾也能被這些飽富真誠和活力的作品打動,而較主動的觀眾則能從中發現更多。我們期待抱持不同態度的觀眾進到劇場來看【下一個編舞計畫】,並給予我們反饋,一同感受、討論「編舞!還有什麼可能?」

文/許雁婷
攝影/陳長志、陳祺欣 

預告短片II—編舞者的創作宣言
12/14-12/16《發現-創作新鮮人》
華山1914文創園區 中二館 果酒禮堂
購票資訊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沒有線條
美的線條從何而來?又可以往哪去?任何一個移動或者停止,都佈滿線條。那什麼屬於美的線條?而不美即是醜?我試圖尋找一種觀看不美的可能,於是我從我的身體開始,從我矗立著開始,關於沒有線條這件事。


許程崴︱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主修創作。2010年加入「古舞團」擔任團員。創作作品《喪》榮獲文化部『2012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優選獎,同年榮獲WDA獎學金以及菁霖獎助金赴大陸.河南參加2012 ADF.Henan(美國舞蹈節);作品《人‧群》榮獲文建會「2011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年度大獎;創作作品《觸之祭》榮獲文建會「2010金舞獎舞蹈比賽」最佳舞蹈獎及最佳編舞獎。國際性演出《2011年i˙Dance國際愛跳舞即興節》《2010年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2009年世運在高雄》。

Q1.為什麼參加編舞計畫?
每次一有想法迫不及待要作一個作品的時候,都是因為我在生活中發現了什麼有趣事情,然後我就很想跟大家說我的發現,可是有些發現卻不是用言語就能夠說的清楚,有一種發現它會被身體自然的記憶著,而轉變成一種身體的經驗,我不需要強迫記住,然後我就找不到最洽當的說法來表達,也許這就是我需要舞台的原因,我想我更需要的是用身體來說話給大家觀看。

Q2.過程中發生什麼事?
過程中比我原本的預設還要煎熬,感覺要登上一個舞台,我必須要再把我的結構我的動作做的更精緻更清楚,然後又經過幾次的被觀看與討論,我逐漸的忘記最初我在創作《沒有線條》的源頭是什麼了,我究竟是否該穿著女裝?我又是否該追求美與不美這件事情?每排練一次就又讓我更矛盾一次,矛盾到我都快哭了,距離演出剩不到一個月,我都一直問自己還能找回多少我最初的想法,還有我又能發現多少新的沒有線條,自己很期待卻很害怕,害怕下一次排練也期待下一次排練,大概就是這樣吧,創作真的是很要命的樂趣。

Q3.編舞還有什麼可能?
編舞有太多可能了!這一題是要怎麼回答呀!也許正因為可能性太多了,我割捨不了也選擇不了,雖然說自己很清楚真正想要的一個目標,但好多發現卻不使用真的好浪費,只好放回口袋下次再用,我想編舞的可能是一個連數據也無法計算的,但編舞者真正厲害的,大概就是在這麼多可能的情況下找到幾個最恰當的可能吧!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如果你也還記得—蔡依潔



有天回家,看到牆上一幅畫,一個暈染紅色臉蛋的小孩帶著一頂高帽子,畫作名稱叫《小把戲》。雖然姊姊也是美術科系畢業,但依潔知道那不是姊姊的畫,問:「那是誰的畫作阿?」原來是姊姊收藏一位朋友羅喬綾的畫,並拿出她的畫冊給依潔看。翻閱畫冊,裡頭寫著:「我們住在自己的身體裡,身體裡藏著一個小孩,他可能是真正的你 ,也可能是被遺忘的你。
」羅喬綾的畫,很多孩子,又不是孩子。畫作裡的人可能是小孩身體裡隱藏著大人的身分,用小孩的臉蛋顯現一個人仍存有的真誠。看著羅喬綾的畫與文字,依潔說她一股腦地很想為此編支舞。於是與羅喬綾畫展同名的《如果你也還記得》六分鐘版本很快就編出來了,並於今年受香港舞蹈團邀請,於八樓平台(香港實驗舞蹈劇場)發表演出。

「是那個部份讓妳想為那些畫編舞呢?」我問。依潔說,從畫裡人物的小動作、臉部表情、色彩,甚至畫作名稱都讓她產生很多靈感。最初想編一支團體舞,裡面每個人都是一個角色,有各自的態度和風格。而後經古名伸老師推薦前往香港平台演出的六分鐘,則是她想著每一幅畫,試著將角色串連在一起,「就像一個一個人跟你說話那樣。」依潔說。


這個作品徵選上編舞計畫後,她開始試著用更多方式和素材與原初編創的六分鐘溝通,過程中依潔也嘗試許多不同方式,包括說話、扮演,但這些現如今都已不在舞作裡。她覺得「這支舞和畫越來越遠了」。這個「遠」是拿掉了許多和畫有直接聯繫的材料,但實際上依潔感覺這個編創和羅喬綾畫作原意更貼近了,找到更多連結。那份連結在於她從畫作中感受到的溫度、氣味,散佈於無形的氛圍之中。在編舞過程中,依潔與羅喬綾有不少對話,聽羅喬綾說她畫畫的故事和想像。那些對話促進依潔對畫作和畫家本身的理解,我想這些也都進而轉化為編舞的空間、敘事。一路看來,這無形的「空」反使得舞作意念和訊息更顯飽滿。

依潔現在也於雲門舞集教室舞蹈教室擔任老師,她說當有另一份工作填滿了很大部份時間後,定下來、有限的編舞時間反而讓腦袋和身體更清楚了。因為和舞作有些距離,或也因為能夠和自己工作的時間有所限制,倒能夠更清楚地去把握已知和未知的素材及想像。

編舞計畫第二週的創作新鮮人中,有幾位是從自己對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的記憶出發編舞,依潔則是相反。她從羅喬綾的畫作啓發編創概念,但編創的時間拉長後,越後來越開始回憶到自己的童年。她在編舞計畫節目冊裡提到與父親的簡訊,想起與父親共享的美好童年時光,既甜蜜也傷感。她說,跳到某個段落會感覺父親就在身旁,她很想跟父親說話。「就像偷偷打開被封存的童年記憶。」依潔說。

我問依潔「如果你也還記得」是個未完成的句子,回到她身上詢問的話,會填下什麼字?她說,一種溫度或味道吧,就像台灣到處都賣肉圓,她只愛台中某一家。很像依潔的回答,她是這樣幽默、時常大笑的女孩。但這支舞不一定帶來歡樂,不過也不是悲傷,端看觀者如何感受、連結。「如果你也還記得________?」或 「________,嘿,你還記得嗎?」好奇,觀眾會填上什麼。

文/許雁婷
攝影/陳長志

預告短片II—編舞者的創作宣言   點此觀賞 
12/14-12/16《發現-創作新鮮人》
華山1914文創園區 中二館 果酒禮堂
購票資訊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如果你也還記得
關於那些片刻
我們是否都不曾遺忘

回憶突然鮮明 感受再次回溫
我在畫中的小眼睛裡 看見了熟悉的星空

靈感來自羅喬綾作品《如果你也還記得》


蔡依潔|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創作研究所,目前正享受舞蹈教學也持續熱愛的創作。曾參與卓庭竹、賴翠雙、鄭宗龍、林文中之作品演出,2006年獲菁霖獎學金參與American Dance Festival期間隨 Keigwin + Company演出編舞家Larry Keigwin作品《Modern Line》。2010年獲台北藝術大學卓越獎學金隨雲門舞集赴新加坡參與ConversAsans藝術節;同年再次獲獎赴紐約參與World Dance Alliance Global Dance Event 期間發表並演出個人作品《coins》。2011年編創全國學生舞蹈比賽作品《卓先生來囉!》獲全區個人組現代舞最佳編舞獎;2012年受香港舞蹈團之邀於八樓平台發表並演出個人作品《如果你也還記得》六分鐘版。

特別感謝:羅喬綾

Q1.為什麼參加編舞計畫?
周先生在尋找下一個,而我也正在尋找我的下一個。

Q2.過程中發生什麼事?
第二次整排後,我的生日,傳了封簡訊給父親,內容感謝他給予我的童年回憶。他是這樣回我的:「妳說有個甜蜜童年,老爸很窩心,事實上它還在某個時間的定點,只要我們還記得。」他沒有看過這個作品,卻如此靠近,我微笑著,淌下了溫暖的淚水。

Q3.編舞還有什麼可能?
我想我正在尋找這題的答案,肯定的是,一定還有可能!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寫在「創造—下一個風景」首演前


第一週「創造—下一個風景」演出在即,演出前再次介紹並紀錄兩位邀演編舞者余彥芳、楊乃璇的作品—《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II》及《小小小事》。

余彥芳《關於消失的 幾個提議II》彩排

彥芳的作品從被邀演至今,有頗大的轉變。幸運如我,真真的多看了幾個關於消失的提議。最後,彥芳留下了震動。我猜想這和她對社會議題的關懷應有很大的關係。她說,我們都像在貨車上的人,一旦上了貨車就只能不斷被震動。聽來有種力不從心的無奈。社會的大事小事,乃至於個人的大小事,都不斷發生著,我們力圖阻抗或反應,希冀改變,也可能徒勞,可能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命運擺弄、被選擇,每個個人的選擇與聲音在大環境中的意義被消磨。從小小的顫動到不由自主、無法自抑的震動,經過的一切沒有減少,甚至無預警地增加、變動,旋轉於周遭滿載的訊息像是嘲弄。有時甚至心理上痲痹了,身體卻還是機敏的,告訴你:是的,事情還沒結束。不過,貨車會一直前進,我們也仍在貨車上。還能做些什麼?我想彥芳無意為這個狀況下什麼結論,她的提議不包括結果。只是在路上……。

楊乃璇《小小小事》彩排。共同創作 / 演出:左涵潔、蘇品文、
張堅豪、林素蓮、林擎天、崔台鎬、熊婕、張汶皓

乃璇的《小小小事》含括了九位舞者共同創作的成果,在彷若歐洲小酒館場景內的九個人,有其各自的性格與作為。這九位舞者來自不同領域,有戲劇演員、跳街舞的、哲學系畢業的……,面對這生活中瑣碎凌亂的「小小小事」應各有他們的對應和態度,相信這多少有些影響他們在作品中的角色和形象。聽說每個人還為自己在《小小小事》裡的角色寫了一段敘述,年齡、星座、個性等等。認識乃璇不久,覺得她是愛恨分明的女孩,但在這個作品裡可以察覺她對愛的溫柔與謙卑。作品裡大剌剌的部份恰似她的紅唇,濃重卻絕不艷俗;可小細節更是作品發亮的地方,狂放的表象下包藏她溫暖的心。有一幕舞台上只有耶誕燈泡逕自閃爍,對應其他段落的熱鬧,我感到那一刻的孤寂很大聲。在最後一次看排練時,在筆記本寫下一句話:因為被擁抱而醒覺。面對愛(不限於愛情),我們有多少渴望,又有多少勇氣?

透過這兩個作品,我們或都能再次回看一下,至少近期生命裡持續經過、發生的大事與小事。

文/許雁婷
《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II》

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 II  Propositions on Disappearance II  

我最近,常常有一種正在消失的悲哀。

有時候當個人的意願與社會前進的大方向產生違和,或甚至徹底相反又無力阻擋時,我會覺得自己很像一個被擺弄的物件。很像清晨吊在貨車裡的豬或牛,或是被打包要送去哪裡的貨物。於是我想,當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的聲音,因為任何原因而被掩蓋或是消滅的時候;當一個人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命運,沒有辦法做自己的選擇的時候,這個聲音(或者說是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就消失了。這個關於消失的提議,透過身體不受控制的震動,要述說的是在過去一年社會前進的道路上,曾經發出卻被瘋狂地掩埋而消失的諸多個人的聲音。

余彥芳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舞蹈碩士。曾任美國比比.米勒舞團(Bebe Miller Company)及德國卡賽爾劇院(Staatstheatre Kassel)客席舞者,曾在歐洲與美國各地發表作品及演出 。現任古舞團團員、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2002年開始發表個人創作生涯,作品關心社會,看重肢體表演中當下的直覺與動盪,和生命經驗消耗/累積的本質 。




Q1.為什麼參加編舞計畫?
消失是一個做不完的主題。在國外,其實一個主題持續的研究,創作期甚至三四年的作品都是有的,只是台灣的創作環境有時並沒有辦法支撐這種持續研究的想法。書毅此次帶著「重作一個主題」的提議送出邀請,我感覺榮幸,也覺得周先生團隊所提供的環境相當適合持續地思索,所以很開心地接受了這個機會。

Q2.過程中發生什麼事?
創作對我來說總是這樣的:總是帶著肯定一頭栽進一個主題,然後沿路愈走愈模糊,愈走愈懷疑,然後體力耗盡腦漿用盡,最後發現…原來一切都是沒有定論的,原來一切都只是與初衷愈來愈靠近的一段旅程。

Q3.編舞還有什麼可能?
太多了吧…也太多了吧!?


記者會精彩片段呈現。其中二位舞者因事未能前來,楊乃璇親自上陣替補其一。

小小小事  les petites choses  

「用最想要的方式,來擁抱最不可能的人。」

我們夢想,有天能讓所有的人從心裡喜愛真正的自己,而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
《小小小事》是創作者對於日常生活小事觀察的總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瑣碎情感,對你、我、他/她而言,有時卻是最重要的「小事」;表演者的多元背景和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讓舞作設定的場域「小酒館」更增添了許多個人色彩。

楊乃璇
台北人,水瓶座

臺北藝術大學舞創所
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畢
謝謝一路上幫忙過我、支持過我的師長、朋友與家人。 

2012年
新人新視野林素蓮作品《細草微風》演出
黑眼睛跨劇團鴻鴻導演詩集《仁愛路犁田》發表
人力飛行劇團黎煥雄導演《台北爸爸紐約媽媽》擔任動作設計
2011年
曼菲獎學金得主赴美研習
莎妹劇團王嘉明導演《back to the 80's - Michael Jackson》巡迴演出
LUMI DANCE SCHOOL 3rd SHOW 創作演出
2010年臺北藝術大學洪千涵導演作品《群盲》擔任動作設計
2009年美國舞蹈節獎學金得主赴美研習

Q1.為什麼參加編舞計畫?
<小小小事>是我2011年在臺北藝術大學發表的舞蹈長篇作品,當時有邀請書毅來觀賞。之後書毅提到2012年的下一個計畫有意要邀請,便進入了這個編舞計劃。

Q2.過程中發生什麼事?
再次認識自己身上害怕的事情。
談了兩個戀愛,學習接受等待、接受現況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
從舞者的反應當中反省自己的做事態度。
被機車排氣管燙傷、被舞者張堅豪跟熊婕願意面對我的舞作拿出來的勇氣給感動。
11月林素蓮新人新視野作品<細草微風>的演出當中,我開始敢真正的擁抱別人。

Q3.編舞還有什麼可能?
決定要做這件事情,沒有後路了,就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