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下一個編舞計畫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寫在「創造—下一個風景」首演前


第一週「創造—下一個風景」演出在即,演出前再次介紹並紀錄兩位邀演編舞者余彥芳、楊乃璇的作品—《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II》及《小小小事》。

余彥芳《關於消失的 幾個提議II》彩排

彥芳的作品從被邀演至今,有頗大的轉變。幸運如我,真真的多看了幾個關於消失的提議。最後,彥芳留下了震動。我猜想這和她對社會議題的關懷應有很大的關係。她說,我們都像在貨車上的人,一旦上了貨車就只能不斷被震動。聽來有種力不從心的無奈。社會的大事小事,乃至於個人的大小事,都不斷發生著,我們力圖阻抗或反應,希冀改變,也可能徒勞,可能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命運擺弄、被選擇,每個個人的選擇與聲音在大環境中的意義被消磨。從小小的顫動到不由自主、無法自抑的震動,經過的一切沒有減少,甚至無預警地增加、變動,旋轉於周遭滿載的訊息像是嘲弄。有時甚至心理上痲痹了,身體卻還是機敏的,告訴你:是的,事情還沒結束。不過,貨車會一直前進,我們也仍在貨車上。還能做些什麼?我想彥芳無意為這個狀況下什麼結論,她的提議不包括結果。只是在路上……。

楊乃璇《小小小事》彩排。共同創作 / 演出:左涵潔、蘇品文、
張堅豪、林素蓮、林擎天、崔台鎬、熊婕、張汶皓

乃璇的《小小小事》含括了九位舞者共同創作的成果,在彷若歐洲小酒館場景內的九個人,有其各自的性格與作為。這九位舞者來自不同領域,有戲劇演員、跳街舞的、哲學系畢業的……,面對這生活中瑣碎凌亂的「小小小事」應各有他們的對應和態度,相信這多少有些影響他們在作品中的角色和形象。聽說每個人還為自己在《小小小事》裡的角色寫了一段敘述,年齡、星座、個性等等。認識乃璇不久,覺得她是愛恨分明的女孩,但在這個作品裡可以察覺她對愛的溫柔與謙卑。作品裡大剌剌的部份恰似她的紅唇,濃重卻絕不艷俗;可小細節更是作品發亮的地方,狂放的表象下包藏她溫暖的心。有一幕舞台上只有耶誕燈泡逕自閃爍,對應其他段落的熱鬧,我感到那一刻的孤寂很大聲。在最後一次看排練時,在筆記本寫下一句話:因為被擁抱而醒覺。面對愛(不限於愛情),我們有多少渴望,又有多少勇氣?

透過這兩個作品,我們或都能再次回看一下,至少近期生命裡持續經過、發生的大事與小事。

文/許雁婷
《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II》

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 II  Propositions on Disappearance II  

我最近,常常有一種正在消失的悲哀。

有時候當個人的意願與社會前進的大方向產生違和,或甚至徹底相反又無力阻擋時,我會覺得自己很像一個被擺弄的物件。很像清晨吊在貨車裡的豬或牛,或是被打包要送去哪裡的貨物。於是我想,當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的聲音,因為任何原因而被掩蓋或是消滅的時候;當一個人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命運,沒有辦法做自己的選擇的時候,這個聲音(或者說是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就消失了。這個關於消失的提議,透過身體不受控制的震動,要述說的是在過去一年社會前進的道路上,曾經發出卻被瘋狂地掩埋而消失的諸多個人的聲音。

余彥芳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舞蹈碩士。曾任美國比比.米勒舞團(Bebe Miller Company)及德國卡賽爾劇院(Staatstheatre Kassel)客席舞者,曾在歐洲與美國各地發表作品及演出 。現任古舞團團員、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2002年開始發表個人創作生涯,作品關心社會,看重肢體表演中當下的直覺與動盪,和生命經驗消耗/累積的本質 。




Q1.為什麼參加編舞計畫?
消失是一個做不完的主題。在國外,其實一個主題持續的研究,創作期甚至三四年的作品都是有的,只是台灣的創作環境有時並沒有辦法支撐這種持續研究的想法。書毅此次帶著「重作一個主題」的提議送出邀請,我感覺榮幸,也覺得周先生團隊所提供的環境相當適合持續地思索,所以很開心地接受了這個機會。

Q2.過程中發生什麼事?
創作對我來說總是這樣的:總是帶著肯定一頭栽進一個主題,然後沿路愈走愈模糊,愈走愈懷疑,然後體力耗盡腦漿用盡,最後發現…原來一切都是沒有定論的,原來一切都只是與初衷愈來愈靠近的一段旅程。

Q3.編舞還有什麼可能?
太多了吧…也太多了吧!?


記者會精彩片段呈現。其中二位舞者因事未能前來,楊乃璇親自上陣替補其一。

小小小事  les petites choses  

「用最想要的方式,來擁抱最不可能的人。」

我們夢想,有天能讓所有的人從心裡喜愛真正的自己,而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
《小小小事》是創作者對於日常生活小事觀察的總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瑣碎情感,對你、我、他/她而言,有時卻是最重要的「小事」;表演者的多元背景和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讓舞作設定的場域「小酒館」更增添了許多個人色彩。

楊乃璇
台北人,水瓶座

臺北藝術大學舞創所
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畢
謝謝一路上幫忙過我、支持過我的師長、朋友與家人。 

2012年
新人新視野林素蓮作品《細草微風》演出
黑眼睛跨劇團鴻鴻導演詩集《仁愛路犁田》發表
人力飛行劇團黎煥雄導演《台北爸爸紐約媽媽》擔任動作設計
2011年
曼菲獎學金得主赴美研習
莎妹劇團王嘉明導演《back to the 80's - Michael Jackson》巡迴演出
LUMI DANCE SCHOOL 3rd SHOW 創作演出
2010年臺北藝術大學洪千涵導演作品《群盲》擔任動作設計
2009年美國舞蹈節獎學金得主赴美研習

Q1.為什麼參加編舞計畫?
<小小小事>是我2011年在臺北藝術大學發表的舞蹈長篇作品,當時有邀請書毅來觀賞。之後書毅提到2012年的下一個計畫有意要邀請,便進入了這個編舞計劃。

Q2.過程中發生什麼事?
再次認識自己身上害怕的事情。
談了兩個戀愛,學習接受等待、接受現況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
從舞者的反應當中反省自己的做事態度。
被機車排氣管燙傷、被舞者張堅豪跟熊婕願意面對我的舞作拿出來的勇氣給感動。
11月林素蓮新人新視野作品<細草微風>的演出當中,我開始敢真正的擁抱別人。

Q3.編舞還有什麼可能?
決定要做這件事情,沒有後路了,就有無限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