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很明顯地正有一股新世代的年輕勢力在舞壇竄起,尤以近三、四年發展得最為繽紛亮麗,百家爭鳴。這其中,除了公部門、私部門無私地輔助培養之外,最令人振奮地,是難得地這一新勢力,挾帶了市場廣大的支持,而成為一股躍躍欲試地、藝術界大有可為的新潛質!
這一全民擁抱的趨勢,或曰,年輕觀眾擁抱的趨勢,拉下藝術的殿堂,或亦與網路世界的模式與思維不無關係。藝術可以更個人,但也可以更雲淡風輕。無論如何,呈現的整體,已是另一番風貌。
《創造—下一個風景》編舞者葉名樺 |
從驫舞劇場的〈速度〉2007年以其弔兒啷噹卻私底下作盡肢體實驗的態勢席捲市場及獎項以來,或許也是時候到了,世界舞蹈的潮流,年輕一代編舞家的嘗試,變得更大膽、更理直氣壯!周書毅以〈看得見的城市〉,實驗世界大師級的形式,將自己自〈離潮〉初試啼聲以來建構的一脈幽微、自外的世界觀,以更勇敢、入世、介入的方式,做出嘗試。爾後〈1875波麗路〉、〈離〉,都是嘗試走出自己、大編制的作品;近日又走回獨舞,還在摸索與異界結合的可能。〈城市〉一舞帶出了數位對編舞有興趣的舞者:田孝慈、李尹櫻、楊乃璇、廖苡晴、林祐如、郭秋妙,還有也與驫關係密切的葉名樺。新世代,究竟指的是什麼呢?這兒,比較像是二、三十歲還在發表初期、既未成立團,也尚未受到任何團長期約聘,一群單打獨鬥、對編舞有興趣的獨立創作者。因此,世紀當代舞團長期輔助的一批年輕人:李國治、燕樹豪、楊琇如…,多次參加兩廳院「新人新視野」近日成團的謝杰樺,以及曾在驫及校園發表過作品的黃懷德、蘇威嘉..,以及三十舞蹈劇場多年沙龍來來往往的發表者,與雲門2支持的黃翊、鄭宗龍,以及近期加入的孫尚琦,甚至同樣常駐國外返台發表的賴翠霜…,都不在此列。或以甫出校門、甫開始公開發表的為例吧,其實,想想,例子好像不多;或,有機會的不多,除了藝穗節!
《創造—下一個風景》 編舞者余彥芳 |
以正式發表,此間年輕「摸索者」而言,總地來說,有一種奇妙的共通特質,即是表面上點到為止,實則,很多話要說!或許是我們文化、價值觀的問題,或許是年輕人自許的問題,如同網路上的語言:簡短、瀟灑,一切盡在不言中,卻又絕對令你餘味無窮…!近期視覺藝術在墨西哥市舉行的「後態度—台灣年輕當代藝術家聯展」日本策展人高森信男所講的台灣年輕藝術家偏向「隱性語彙和個人史呈現」的說法,其實放在近期台灣新一代編舞家的身上,同樣適用。從好的方面來說,有的人卻可以早早發展成了自己一套的code(密碼),如同周書毅,他從一而終的觀看世界的方法;或是如驫,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身體語言!無論如何,都令人如沐春風,是一種天賦!
鄭宗龍在形式上琢磨、黃翊從以前小幅動作的感人舞蹈語彙,換成現在探討科技冰冷下的人際關係。孫尚綺則從旅居海外客旅的眼光,來觀察世界。這些都是他們為我們帶來的多樣性,非常美好!
現今的世代,其實非常努力(請參見拙作:表藝第217期,在此便不加贅述)。總地來說,對形式非常擅長,各「類型」資訊充裕,使得許多時,「借用」(appropriation)作得熟練,呈現亦稱圓滿,但相對主動的表述能力就顯不足。音樂,也或因涉獵,多時為耳熟能詳的名曲,或引流行音樂貼近己身,但,往往未能脫出巢臼。當然,有些舞蹈是沒有音樂的!近期,也有越來越多採用環境音的例子,倒也是個方法,只怕不是一窩風才好!無論如何,期望能看到擴大想像的範圍,或是直接、大聲地說出(而不是口白)心中想說的;起碼看看會是個怎麼樣,好不好?
(文字原載於2011下一個編舞計畫節目冊,圖為演出現場照片,攝影/陳長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